酒的故事
2011年6月9日,国酒人迎来一件异常珍贵的礼物。
伟人邓小平的长女、国家一级美术师邓林女士亲自将小平生前珍藏的一瓶茅台酒护送到了赤水河畔的茅台。
"父亲尤其爱茅台"
邓小平对茅台酒的喜爱由来已久,这位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与国酒的情缘早已成为人们传颂的佳话。当年,粉碎"四人帮"的消息传来,普天同庆,邓小平高兴地拿出茅台酒,一口气干了27杯。
"即便在家宴上爸爸都是喝茅台。茅台酒是我父亲一辈子钟爱的白酒,这个酒的品质和口感都很符合他的口味。"邓林是邓小平的长女,从小跟在父亲身边的她,把父亲对茅台酒的喜爱都印在了心里:"他经常说茅台口感好,不上头,好得很。"
"爸爸生前一直保持中午喝两杯茅台酒的习惯。他说这样能睡好午觉,下午才有精力办公。"邓林回忆道:"父亲爱喝酒,会喝酒,却从不酗酒。中年时喝茅台,应该能有一斤的量,即使年过八旬,酒量估计也有半斤,但他都能把握好度。"
因为父亲对茅台酒的钟爱,也为了让世人见证邓小平的国酒情缘,邓林萌生了一个想法:将父亲生前珍藏的茅台酒回赠茅台酒厂。
"跟着走"
2011年6月8日,邓林一行从北京飞抵贵阳,再乘车3小时,来到国酒之乡茅台镇。1935 年3月,同样在此地,准备三渡赤水的中国工农红军有的安静地睡在百姓的屋檐下,有的与老乡礼貌地打招呼。正是这群带着理想光泽的军人,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邓小平当时正在军中,这位年轻的红军干部刚作为列席代表参加了扭转中国革命命运的遵义会议。
七十六年过去,光阴荏苒。当年红军胜利实现三渡赤水的茅台镇早已面貌大变,昔日的酒香到今天更为浓冽。
第一次到父亲当年战斗过的茅台,年过七旬的邓林非常激动。这位红军的后代后来在参观遵义会议会址时,对采访记者说:过去,她一问起父亲长征时的事情,父亲邓小平回答她的只有三个字"跟着走"。这次,让她走到了那段历史的发生地,走到了她的父亲曾经到过的地方,她感到非常亲切。
记忆里的画面
邓林心中装着许许多多父亲与茅台的往事:"我爸爱酒,尤其爱茅台。长征到这里喝到茅台后就时常念着这美酒,但后来很长时间一直没条件喝。解放后,茅台酒成了国家接待用酒,除了参加国宴和招待外宾,在家他自己也非常爱喝茅台。"
"我还记得早年父亲喝的茅台酒的酒瓶,是那种深褐色的,表面还疙疙瘩瘩的。"棉纸包裹、褐色的酒瓶,这是邓林年少时对茅台酒的记忆。当年她熟悉的酒瓶式样,已经成为茅台酒的历史文物。
茅台的中国酒文化城里,浓缩了茅台酒发展崛起的辉煌历程,定格了一代又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茅台酒关心爱护的珍贵瞬间。邓林在中国酒文化城仔细地观看,忽然,一幅邓小平在国宴上用茅台酒招待客人的照片吸引了她的目光。邓林有种意外的惊喜,她的嘴角轻轻地动了几下,眼眶有些湿润,手中不停摇动的折扇也停了下来。
照片上小平睿智慈祥的风采勾起了她的回忆,父亲的音容笑貌在她脑海里一幕幕浮现。照片上邓小平与船王包玉刚谈笑风生,餐桌上一瓶茅台酒格外醒目。"这一看就是父亲喜欢的茅台酒,特有的形状和颜色。父亲和茅台在一起的画面我太熟悉了。"邓林欣喜地说。
突然,邓林的目光再次被深深吸引。
照片上的邓小平端着一杯茅台一饮而尽,旁边的小男孩也学着他的样子,端着酒杯往嘴里比划。这张流传甚广的小平生活照片堪称政治家生活摄影的杰作,把小平同志退休后的温情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张合影是父亲与我弟弟的儿子,他是我们家最小的一个孩子。"邓林惊喜地叫出了声。"照片上的小男孩小名'小弟',他是在模仿爷爷喝茅台酒。现在小弟已经是一米八五的大个子了,最小的年纪却是我们全家最高的个头。"看着照片,邓林兴奋地讲述父亲在家里的一些与茅台有关的细节:家里的孙辈们只有几岁时,小平喝茅台时兴致一来,常常会用筷子沾上一点儿酒,让娃娃尝尝,结果孩子被呛得够戗。
"我们家的娃娃都经过茅台酒这样的洗礼。"邓林笑道。
1993年产老茅台回到"老家"
6月9日中午11点,茅台集团茅园宾馆会议室内,所有人都屏住呼吸,只见戴着白色手套的工作人员小心地打开一个金属密码箱,慢慢将酒瓶取出,轻轻放在台上。
来自邓小平家藏的这瓶茅台酒对国酒人是一个特别惊喜。
邓林在这瓶生产于1993年3月10日的茅台酒酒瓶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和日期,将这具有特殊意义的时刻永远保留在酒瓶上。
茅台集团负责人庄重地用双手从邓林手中接过了这瓶珍贵的茅台酒,小心翼翼地放入特别制作的陈列台座上,再慎重地罩上刻有从邓小平碑铭上拓下来的"邓小平"三个字的玻璃罩。这瓶不同寻常的茅台酒从此回到"老家",将向更多人见证令世人敬重的一代伟人的茅台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