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的故事
1949年开国大典前夜,中南海怀仁堂会议确定茅台酒为开国大典国宴用酒。在怀仁堂大厅里已经摆好了宴会的餐桌,一瓶一瓶的中国名酒,茅台白酒和通化红葡萄酒…… 也都已摆放在餐桌的一角,正等待着招待嘉宾;有的已经打开了瓶盖,浓郁的酒香随着人员的流动,向代表们和客人们袭来,连人们的衣物也都被美酒熏香了……
为了保证中央五大书记的健康,要消除由于健康原因不能登上天安门的因素,在国宴开始时,站在怀仁堂东南角过道入大厅口处的汪东兴(中央警卫处处长)和李福坤(副处长,汪的助手),把王鹤滨叫到他们的面前,李福坤低声地嘱咐说:“鹤滨同志,不能让中央领导同志因饮酒过多,而不能登上天安门,无论如何不能醉倒一个。你要想想办法!”
王鹤滨急中生智,想到用茶水代替红葡萄酒、用白开水代替茅台酒给参加宴会的首长们喝这一妙招。于是,在向汪东兴等人报告后,经过杨尚昆的首肯,王鹤滨办起了临时“美酒酿造厂”。为保证万无一失,王鹤滨还做了一下试验,最后确定倒在高脚玻璃杯中的茶水和白开水在外观上用肉眼均无法与红葡萄酒和茅台酒相区别。随后,他们便利用刚倒完的空酒瓶子,迅速地装满了几瓶“特制”的“茅台”和“通化葡萄酒”,并将这些“特酿好酒”斟进了首长们的高脚杯中。
五大书记中,大概刘少奇是酒量最小的了,但是,在这大典前夕的喜庆日子里,为了应酬嘉宾,又不能不喝,尤其是从苏联来的“老大哥”,可以说个个都称得上是“英雄海量”,这使刘少奇很被动,少喝了有失礼貌,多喝了又没有酒量,其被动局面是可想而知的。当他喝了“特酿”的“通化红葡萄酒”后,满意地转过头来,向王鹤滨投射过来一缕微笑。这缕微笑,既表示赞许又表示感激。
刘少奇饮过“特制”的“通化红葡萄酒”后,胆子壮大了起来,而且举起了“茅台”酒杯,主动向苏联“老大哥”碰杯祝酒,挑战了;并且一饮见杯底,一滴不剩。
突然,一位苏联“老大哥”手持酒杯,浓香的茅台酒满满地鼓出酒杯口缘之上,走到少奇面前祝酒。刘少奇的卫士长石国瑞马上给首长斟上了“特制”的“茅台”酒,刘少奇刚要伸手举杯,苏联“老大哥”敏捷地将自己的酒杯送到了少奇的手里,同时,客人迅速地将那杯“特制” 的“茅台”酒从少奇的手中拿了过来,一饮而尽。这是苏联的礼节,喝换杯酒,表示亲密无间的浓厚友情。当苏联“老大哥”把酒喝到口中后,就哇哩、哇啦地讲了几句,当时没有翻译,也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
怕“秘密武器”被识破了,赶快给苏联“老大哥”斟满了一杯茅台酒,同时像变戏法一样地将少奇手中的那杯茅台酒用“特制”的“茅台”换了下来,两人同时举杯喝了下去,苏联“老大哥”品了一下口中的茅台酒的余味,没有再哇哩哇啦地说了。
周总理是能喝的,当他喝了一杯“特制”的“茅台”酒后,立即转过头来,用严厉而疑虑的目光向王鹤滨这位临时的“招待员” 刺射过来。周总理对工作的要求是非常严格、非常认真的,从来一丝不苟,他对下级的要求,也是要像他那样精明、强干、准确、敏捷;尤其是在这样重大的外交场合,更来不得半点马虎。
因为事先来不及向总理报告采取的措施,引起了这点误会。他的秘书何谦走到总理身旁,耳语了几句,大概向周总理解释了原因,周总理又回过头来,用温和的眼光看了我一下,算是谅解了,国宴仍在欢畅的气氛中进行……
毛泽东喝下“特酿酒”后没有动声色,好像什么也没有察觉,大概精神太专注集中了。
这样,国宴下来,畅饮的首长们,脸都未红,个个都是“海量”,一个也没有醉。
贵州茅台,作为外交酒和政治酒,不只是一次出现在国宴上。曾在开国大典、日内瓦和谈、中美建交等历史性事件中,茅台酒都是国宴的标配,它见证了近代中华民族的觉醒和腾飞,见证了中国企业在世界舞台上的崛起,为时代酿造出了无数醉人的业绩。
此次晚宴茅台酒的出现,无可厚非。因为茅台在中国酒业中起着龙头老大的作用,一直带领着整个酒业的发展。一直以来茅台酒就载着“玉液之冠”“国宴标配用酒”“国家酒评比之冠”的盛誉,当然这也与它“晋身有术”是分不开的。
离不开“世博夺金”坚守品质香飘百年的执着,1915年2月20日,20世纪初世界范围内最大的一次国际博览会——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在旧金山开幕,博览会上,茅台“怒掷酒瓶振国威”一举夺得金奖,之后茅台酒逐渐成长为世界最知名酒类品牌之一,跻身世界三大蒸馏名酒之列。
2015年是茅台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100周年,百年来,茅台坚守卓越品质,继承创新,一直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并保持平稳发展,成为一张飘香世界的国家名片。
茅台酒能够用于领导人在重要场合款待宾客,往往能够备享尊荣,提升市场地位和社会影响力。正因为此,茅台酒才被封为“国宴用酒”。此次国宴上的亮相,再次证明了茅台酒的实力,同时,茅台的出现也再一次把中国的酒文化带到了世界各地,增加了外国友人对中国白酒的了解。这不仅促进了中英文化交流,更推动了中国白酒的国际化进程。
因长期以来作为国家重要宴会用酒而被誉为“国酒”,茅台一直以身作则。靠的就是对品质的传承,对工艺的创新,对质量的坚守。百年来,茅台坚持了中华民族工业的融合发展。秉天时,得地利,应人和,这是茅台基业长青的密码。
1915年,茅台成功迈出了走向世界的第一步,收获了更多的勇气、自信与包容。茅台的企业文化不仅精于传承,胜在创新,也乐于拥抱世界,不断与世界酒企加强合作、开放包容、互利共赢。
当然,国宴酒茅台作为一个优秀的民族品牌需要数代人的心血与汗水去培育,非坚韧意志和非凡魄力无法成就,茅台是国酒人的荣耀,也是民族之瑰宝。民族品牌需要的是支持而非妄言。一个民族品牌的成长,离不开国家的保护和社会各界的爱护。
为何国宴上会选择茅台?其实这与茅台一个世纪以来先后17次荣获各种国际金奖,并蝉联历次国内名酒评比之冠是分不开的。茅台迄今是白酒行业内唯一集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产品、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于一体的健康白酒品牌,演绎了一个最闪亮的奇迹。国宴茅台的出现,这预示着中英两国的友好合作。中英不断地交流合作以及国际化战略的逐步推进。
美酒无边,品杯中英酒,储蓄一段心情,中国文化真正的意味就如同这样一杯千古的酒,真正的入心入怀,让我们一起共享“国宴用酒 ”美誉,爱护民族品牌一起享受这两千多年历史的中国酒中传奇带给我们的盛誉。